乐山革命遗址通览:6.中共通材中学特支活动旧址——通材中学旧址
发布时间: 2021-03-03 15:31      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
打印 分享到: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通材中学旧址(小地名井王庙),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文化街368号。

通材中学旧址——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材中学旧址——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2年在禹王宫(今工农街慈恩寺)成立的犍为盐场区立小学为五通桥第一所新型学校,于1903年改迁到井王庙(今文化街政协书画院),1922年更名为犍为盐场联立小学,1929年增设初中部,定名为犍为盐场私立通材初级中学,(小学被称为通材小学),1932年获四川省教育厅认可;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五通桥市第二初级中学,属公办学校;1954年更名为四川省五通桥中学;1962年迁到青龙嘴原乐山大学校址(今五通桥中学校)。1938年夏,共产党员贺国干回到五通桥,担任了五通桥盐业同业公会主席、五通桥抗敌后援会理事、私立通材中学校董事会董事长职务。他利用这一职务作掩护,向省工委汇报,要求加派革命力量。贺国干根据省工委指示,聘请共产党员李嘉仲任通材中学校长,聘请共产党员廖友陶、赵君陶、张元鼎、卓问渔、卢良弼和进步青年10余人到通材中、小学任教。9月,经中共嘉属工作委员会批准,建立中共通材中学特别支部,廖友陶、朱泽淮先后任书记。特支成立后,积极领导通材中、小学进步师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成立“锻冶社”,出版《锻冶》刊物;在井王庙兴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中共通材中学特支把发展党员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本校青年学生上,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到1939年上半年,发展党员达80余人,致使一些尚不具备党员条件的进步青年涌入党内,在党员中发生了不应有的横向联系,暴露了党的机密。对此,中共乐山中心县委派人前往整顿,停止党组织的一切活动,把不够党员条件的淘汰出去,符合党员标准而又被暴露的撤退,并将留校党员20人分班分级组成若干平行小组,实行单线联系,交由中共五通桥区委领导,中共通材中学特支结束。

乐山市五通桥区政协书画院

乐山市五通桥区政协书画院

1985年5月,成立县级五通桥区时,为区政协办公用房;1995年,为五通桥区革命史陈列馆;1998年3月27日,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月,进行保护性修建;现为乐山市五通桥区政协书画院使用。

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管单位: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乐山市数据局
心连心服务热线:0833-12345 技术电话:0833-2096881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