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乐山简史
P. 227
·第三篇 当代乐山·
共有中医药人员 4467 人。在专、县的国家、集体医疗卫生单位中,广泛
开展西医学中医,组织巡回医疗和“采风”、挖掘、整理单方验方,中
医事业得到较好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取缔个体开业,各级“卫协会”
瘫痪,名老中医不同程度受到不公正对待。1974 年,全区中医药人员减
到 2878 人。
卫生防疫 1958 年,开展“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五通桥市获评
国务院“四洁八无市”称号。1959 年,犍为县罗城公社新光管区(村)
粪管及卫生工作出色,获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发的奖状、奖旗。
1957—1958 年调查发现,乐山、五通桥、沙湾、峨眉、井研等地 254 个
乡、1632 个村流行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人 16 万人,病牛马 7492 头。各
地政府建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结合疫区农业生产开展查螺灭螺活动和查病治病。1964 年,疫区普遍推
行灭螺“五定”(定沟段、定人头、定工分、定时间、定质量)责任制,
对难度大、面积大的地方,组织会战灭螺。20 世纪 70 年代,采取结合
农田水利建设灭螺,井研、峨眉、五通桥等地基本消灭大面积钉螺。
医疗援助 20 世纪 50—70 年代,专县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地方各个
时期中心工作,组派规模不等的巡回医疗队下乡下厂以及开展应急救灾、
援藏医疗服务等。1971 年 8 月,马边县发生 5.7 级地震,地区医院派出
医疗队赶赴震区救治伤员。1976 年 6 月,抽调地、县医疗卫生人员 15 人
参加四川省第三批援藏医疗队,赴西藏自治区左贡县执行医疗防疫任务。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