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乐山简史
P. 44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诗云:“前去峨眉最上峰,不知崖嶂几千重。山僧笑说蒲公事,白鹿曾

            于此发踪。”清代胡世安《译峨籁·宗镜纪》对“蒲公故事”首次完整

            描述。清代蒋超《峨眉山志》据此提出“蒲公归而建普光殿”,又“光

            相寺在大峨峰顶,相传汉明帝(28—75)时建,名普光殿”。此说在历
            史上影响较大。

                 西晋说的主要物证是今存于峨眉山报国寺“圣积铜钟”。铜钟于明

            嘉靖四十三年(1564)由别传禅师铸造,其中《皇图》有“晋祖武帝、

            司空净禅师”铭文,时间上早于《译峨籁》,据此认为佛教应在西晋初
            传入峨眉山。

                 隋代以前,见于史载的峨眉山佛寺主要有中峰寺、黑水寺、普贤寺、

            延福院、灵岩寺、化成寺等。其中,中峰寺由道观改造而成。清代胡世安《译

            峨籁·道里记》记载:“中峰寺,今名集云,明果大师道场。”清代蒋超《峨
            眉山志·寺观》记载,中峰寺“本晋乾明观。时道士惑于三月三日升仙

            之说,岁为毒蟒所食。有资州明果禅师至,暗伏猎人射杀之。道士感激,

            改观为寺。”
























            18                                                                                                                                                                 19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