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乐山简史
P. 42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墓室内外还常有利用山岩凿就而与墓穴融为一体的附属设施,如灶台案
龛、壁龛、排水沟、龛形石棺(椁)、原岩石棺、棺台和房形石柜等。
乐山崖墓分布很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
数以万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四川之首。20 世纪初,
法国学者色伽兰对四川崖墓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其著作《中国西部考古
记》中记载:“大凡崖墓发展程度最高之区(嘉定附近),亦即阙体较
大、饰刻最多之地。”认为乐山崖墓是四川崖墓发展最成熟的地区,石
刻最多,石阙最宏大。
20 世纪 60 年代初,乐
山文化部门对乐山崖
墓进行了调查,已知
崖墓约万座。1980 年
公布的四川省文物保
护单位中,崖墓群共
6 处,其中 4 处就在乐
山城区一带,即麻浩、
麻浩崖墓享堂
柿子湾、肖坝、白崖山。
1937 年,首次发现麻浩崖墓,崖墓约有 330 座,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墓壁石刻画像文字精美丰富,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
葬群。出土的大批文物,在考古、建筑、绘画、雕塑、制陶等方面都具
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88 年,麻浩崖墓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大规模的崖墓群及其精美器物,反映出南安经济的发达和文化
的繁荣。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