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乐山简史
P. 41

·第一篇  古代乐山·




            “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仕乱世,不避恶名。脩身于蜀,纪名亦足。”

                 费诗(生卒年不详),字公举。刘备入川攻打绵竹时,时任县令费

            诗举城起义。刘备领益州牧后,先后担任督军从事、牂牁太守,后来任
            益州前部司马。蒋琬秉政,以费诗为谏议大夫。

                 伍梁(生卒年不详),字德山,以儒学节操称。诸葛亮治蜀时,伍

            梁先后担任功曹、五官中郎将。被称为“德山耽学,道以光时”。
                 费立(生卒年不详),字建熙,晋时称西州名士,与陈寿齐名。因

            学义冲邃,玄静沈嘿,担任监察孝廉,王国中尉,因正色匡谏,刚直不阿,

            黜为成都令。后任梁益宁三州都督,兼尚书,并加员外散骑常侍,封关内侯。
                 费缉 (生卒年不详),字文平。清检有治干,历任历城令、涪陵太守,

            后迁谯内史。
                 曹敬姬(生卒年不详),号为女学士,以“节称义道”著称于世。

            17 岁出嫁为周纪之妻,19 岁夫亡,有一遗生子元余。为了给有病的母亲

            冲喜,父母欲将其许配给孙宾。敬姬知道后投水自殒,后奇迹般苏醒,
            送依周纪弟居,苦心训导儿子元余。年九十卒。


                 二、汉代崖墓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显示,四川汉代崖墓主要分布在三台—中江

            地区、成都—彭山地区和乐山地区,其中以乐山为最。汉代崖墓大都在
            滨临江河两岸的山岩上开凿而成,尤其在小河溪水与大江交汇处分布最

            为密集,其地势背山面水,前景开阔。这种墓葬出现在汉代至南北朝约

            五百年间,盛行于东汉时期,通称为东汉崖墓或汉代崖墓。是在石崖壁
            面以 90 度角向内开凿成墓室的一种特殊墓葬,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墓

            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前堂、侧厅、耳室和侧室等部分。


                                                                                 1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