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乐山简史
P. 95

·第一篇  古代乐山·




            建堰,名刘公堰。康熙年间,在乐山城西 26 千米的鸡公滩修建龙孔堰,

            灌溉农田 1350 亩。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龙孔堰下游 3 千米处新

            建枧槽堰,后改为永通堰,至今仍灌溉农田。乾隆年间修建的老柏堰,

            灌溉农田约 3000 亩。

                 嘉庆十七年(1812),嘉定七县共有上、中、下、平坡、山田、地

            14996 顷,征丁条粮 45288 两,其中乐山县有上、中、下田地 2850 顷,

            征丁条粮 10636 两。嘉定府贮常平仓斗谷 18084 石,乾隆五十一年(1786)

            加贮谷 2.74 万石,五十五年(1790),加贮谷 25620 石,贮量有减。其

            中,乐山县贮常平仓斗谷 1689 石,捐监谷 28440 石,乾隆五十一年加贮
            谷 1200 石,乾隆五十五年加贮谷 5870 石,贮量日益增加。

                 白蜡  嘉定知府谢肇洙《登嘉阳郡城楼》诗曰:“妇女礼蚕男祭蜡”。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嘉定白蜡和蚕丝,它们成为除盐茶之外的大宗商品。

            嘉定白蜡主产于峨眉山系,最早见于隋唐时期。乾隆进士李调元《自嘉

            定至峨眉道中作》一诗曾描述当时景象:“水驿江城日日过,云峰高处

            见三峨。荻坪山下平如掌,一路人家白蜡多。”清朝末年,白蜡年产量

            达 320 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6.4%。
                 蚕丝  嘉定蚕丝属县俱出,唯乐山最多。嘉定丝的质量很好,其细

            者,当地人称为择丝。其粗者曰大夥丝,主要行销云贵地区,远销缅甸

            诸夷。乾隆年间,乐山知县袁凤孙《嘉州杂咏》诗云:“蚕丛非旧日,

            蚕利独能兼。户解栽桑柘,人工织素缣。征材充贡赋,通贩到滇黔。”

            黄炎培耳闻目睹有诗曰:“黄丝丝,白丝丝,苏稽市上丝如云。”可见

            丝市生意兴隆,十分繁荣。


                                                                                 6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