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乐山简史
P. 97
·第一篇 古代乐山·
隆十八年(1753),改驻四望关。地方行政长官有时也兼理盐务,彭
遵泗《蜀故·盐政》记述,“附近仁寿及三县(乐、犍、井)散处井灶,
再委州县佐杂五员,以资分理。”在牛华溪,设巡检“专司盘验”。乾
隆二年(1737 年),改巡检为盐大使,并添设王村场大使 1 员。
兴盛的盐业成为地方经济的龙头产业,带动了与盐业相关的采煤业、
手工业、商贸业等发展,并催生了一批新兴集镇。
丝绸业 清代乐山丝绸业十分兴旺。据《乐山市志》记载,光绪年间,
嘉定丝织品占全省产量的 20%,与成都、南充并称四川丝绸业三大中心。
嘉定以所产大绸畅销全国各地。乐山通江《张氏家谱》记载,张氏一族
清初从湖广入川,辗转到横梁场(今中心城区通江镇)落籍,从事丝绸业。
乾隆嘉庆年间,嘉定出现了知名品牌“邓阳苏绸”和“嘉定大绸”。嘉
定大绸初以柞蚕丝为原料,后改用桑蚕丝。采用传统“水织法”,以木
机织成。《嘉定府志》记载:“有宽至二尺余者,曰贡绸;其不及二尺者,
曰土绸。土绸之佳者,俗谓之邓阳绸。”晚清顾印愚《府江棹歌》诗道:“映
江十万女桑枝,桑女蚕筐正及时。日对澄江剪江练,嘉州争市邓阳丝。”
大绸的主要产区集中在苏稽、水口和城区的柏杨坝一带。以生产规
模而言,可分为绸厂和机户,绸厂多集中在城区,机户则遍布各乡,是
农村的主要副业。大绸除满足本地消费外,大半远销外地,省内以成都、
重庆、自贡、宜宾、泸州、万县等地为主,省外远销西安、昆明、宜昌、
汉口、九江、南京、上海等地。
采煤与铜铁矿 明末犍为石麟煤开始大批生产,供盐厂煮盐。康熙
年间,采煤区扩大到金粟、塘坝等地。乾隆十年(1745),乐山县开办
官办老洞沟铜厂一处,由嘉定府设员专管。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