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乐山简史
P. 96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二、手工业


                 盐业  清代乐山地区盐业进入鼎盛时期。《清史稿·食货志》记载,

            四川盐业“始以潼川府之射洪、蓬溪产盐为旺,嘉定府之犍为、乐山、荣县,

            叙州府富顺次之。不数年,射洪、蓬溪厂反不如犍、乐、富、荣”。
                 犍为盐厂井灶集中于今五通桥四望关的茫溪河两岸,乐山盐厂以牛

            华溪的沙湾、红岩子、高山盐厂为中心,范围大致东及于河耳坎,南至

            鲁公桥,北至青衣坝,周围方圆 100 多平方千米。据《古今图书集成》《清

            盐法志》《犍为县志·食货》记载,康熙二十五年(1686),犍为有井

            280 眼,乐山有井 107 眼;雍正九年(1731),犍为有井 672 眼,乐山有

            井 614 眼;乾隆二十三年(1758),犍为有井 783 眼,乐山有井 370 眼,

            合计 1153 眼。乾隆五十一年(1786),犍为共增新井 1122 眼,共设煎
            锅 1617 口,产量跃居射蓬蓬溪盐厂之上。极盛时,犍为盐厂每日成盐

            800 引以上。《嘉定府志》记载,“五通桥盐泉大旺,日需煤数十万斤”。

                 嘉定为成都府、邛、雅之要口,乐山盐主要行销府、南、雅三岸。

            犍为盐主要行销川南、云南,乾隆、嘉庆时

            期扩大到贵州、湖北地区。加上王村场、马

            踏井、三江镇、鲝草滩、金石井等地所产之

            盐,行销面积约 320 华里。道光年间,射(洪)
            厂产量大降,犍为盐厂成为全省第一大厂。

                 雍正十二年(1734),在嘉定府设通判

            官,驻马踏井太和场,居中总理嘉定、犍为

            和周边井研等州县盐务和盐区治安事务。乾                                      牛华盐场


            70                                                                                                                                                                 71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