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乐山简史
P. 144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产 1.2 万公斤,是乐山第一家机制面粉加工厂。其后犍为、井研等地相

            继出现挂面加工厂。机制米加工始于抗日战争时期。1941 年,乐山县人

            王植槐在城区演武街建立农秋米厂,上海人王乐康在犍为竹根滩建立瑞

            丰机制米厂。至 1949 年,城区先后开办的米厂有:璤珉街璤珉米厂,里
            仁街民康米厂,演武街和记米厂、民生米厂、友德米厂,玉堂街蜀丰米厂,

            较场坝仁乐米厂等。其中,产能最多的是璤珉米厂,年加工大米 1180 吨。

            同期,犍为县先后在竹根滩、金粟、清溪、中城(今玉津)等地,建有大兴、

            重康等机制米厂 22 家,1949 年全年加工大米 14035 吨。这些厂全系合股
            经营,每家有职工 8 ~ 10 人。

                 酿造业  清末民初,乐山酿造调味品生产为手工作坊。清咸丰十一

            年(1861),青神县人邹三和,以“邹三和”立号,在夹江县城开店生

            产经营豆腐乳。1926 年,所产豆腐乳参加成都二月花会评赛,被列为四
            川土特产品。到 1949 年,年投黄豆量 4.5 吨。1925 年,乐山城内较大的

            作坊有加禾、周洪顺、美玉温、福荣、大江园等。1938 年,南京全华酱

            油厂内迁,为乐山调味品工业之始。1949 年,乐山仅存全华酱油厂、老

            同兴酱园、美玉温酱园、鼎兴酱园。犍为县,清代有“四泉号”酱园,
            民国时期有“有余香”“万亿号”酱园。峨眉有新光酱园厂。各地酿造

            酒业为手工作坊生产。其中,犍为酿酒极盛时有酒厂 76 家,其中县城

            30 余家,其余分布在清溪、孝姑等地,以“堆花烧酒”最为有名。1949

            年全县仅存 40 家,处于半停业状态。
                 制糖业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福建汀州商人曾达一引制糖技

            术入川,并带制糖工具,先在内江开设糖坊,再转到犍为县开设糖坊。

            随着甘蔗种植发展,夹江等县均开设有制糖作坊,采用牛拉石滚或木压汁,


            118                                                                                                                                                               119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