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乐山简史
P. 145
·第二篇 近代乐山·
开口锅直接用火蒸发熬制成糖。清末,乐山境内制糖作坊发展到400多家。
抗日战争时期,犍为县有石滚糖坊 70 余家,最高年产红糖 1560 吨。犍
为红糖质地优良,行销雅安、乐山等地。1949 年,乐山境内仅存作坊 44
家,年产红糖 1116 吨。
制盐业 咸丰至同治时期,犍乐盐场有井 1195 眼,每月产量 400 引
左右。民国时期,川南盐区有富荣、犍为、乐山、云阳、大宁等 13 场。
其中富荣盐场为首,其次是犍为盐场,再次是乐山盐场。1914 年,犍乐
盐场产盐 2 万多吨,1938 年 3 万多吨,1942 年 5 万多吨,1949 年 4.94 万吨。
盐业仍是乐山的大宗产业。
钻井技术仍采用宋代卓筒井技术,制盐方面,民初沿袭明清用铁锅
煮盐,1937 年犍乐盐场开始用平锅制盐,1940 年出现镶锅制盐。采卤上,
逐渐应用蒸气和电力设备,1924
年盐场使用蒸气绞车,1930 年
使用电力汲卤,1938 年使用抽
卤机。1944 年犍为场使用电力
汲卤的有28眼,乐山场有138眼。
浓缩卤水上,普遍采用建设枝
条架技术。所谓枝条架,就是
用杉木搭个几十米高的大架子,
架上铺着纫竹技,层层叠叠,
卤水引上架顶,喷洒下来,落
在层层的竹枝上,慢慢滴落到 犍为场枝条架
地面池子里,稀卤经几个架子喷洒蒸发就成浓卤。犍为场建有枝条架3座,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