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乐山简史
P. 38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陈寄峰率工人挖出两块石碑,上刻“诸葛武侯岩前取铁”“昔武侯炼铁于此”

            碑文。蜀汉建兴三年(225) “三月,(诸葛)亮南征四郡。秋,南中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此次南征,诸葛亮率蜀汉大军分三路南下,均

            取岷江水道分别经安上(今屏山县新市镇)、僰道(今宜宾)、江阳(今

            泸州),指向越巂县、牂牁、益州三郡。南安(今乐山)境内千军万马
            乘船南下,盛况空前。

                 东晋义熙十年(414),分南安县设冶官县,其县名以“冶铁官”而

            名。因金石井(今罗城镇)产铁,且位于铁山山脉末端,距南安县治较近,

            附近又有越溪河等便捷水运条件,故设县治于此。其辖地包括今荣县全

            境及犍为东部地区,属犍为郡。今铁山山脉,仍有与冶铁有关的地名近
            20 处。


                 三、交通


                 秦汉时期内外交通不断扩大和发展。巴蜀地区交通多依赖于长江水
            系的水路和山间谷地,诸如岷江、涪江、嘉陵江、青衣江、大渡河等水路,

            从成都西出江原(今崇州)、临邛(今邛崃),南出南安、严道(今荥经),

            北出什邡,东出广汉的陆路,以及从江州北至汉中,南至涪陵(今彭水)

            的陆路,四通八达。

                 岷江要津  南安处于岷江要津,承担着南部交通孔道水陆枢纽的作
            用。《华阳国志》记载,相传李冰在南安青衣江、岷江合流处,平整岷

            江河中险滩“盐溉滩”,凿平凌云山向江中突出部位“溷崖”,以“通

            正水道”,利于行驶舟船。南安北面的鱼涪津,是岷江上的一个重要渡口。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东汉建武十二年(36)春,吴汉率军


            12                                                                                                                                                                 13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