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乐山简史
P. 52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扩大,同时还大量种植麻棉,养殖桑蚕,为丝织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

            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唐代土贡有小布、麻、绢、绵、紫葛等。

           《太平寰宇记》记载,宋代土贡有紫葛、巴豆,药材有金毛狗脊、丁公藤。

            据同治《嘉定府志·赋役志·盐茶》记载,峨眉山等地大量种植茶叶,

            有峨眉白芽等著名茶品。凌云茶,陆游评价“色似虎丘,味逼武夷”。

                 宋代龙游、犍为等县建立常平仓,储粮备荒。常平仓制始于汉宣帝

            五凤四年(前 54),耿寿昌建议“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

            贵时减价而粜”,主要作用是稳定市场谷物价格。北宋王安石借鉴唐朝

            青苗钱补充青苗法改进常平仓。常平仓的建立,表明宋代乐山粮食供给
            系统在逐渐完善,也反映出州县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宋代乐山开始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清同治《嘉定府志》卷 13《水利》

            记载,虽然有秦代李冰在乐山凿离堆之说,但当时仅仅是“郡亦蒙其利,

            唯水利未兴耳”,汉以后“水利亦弗之详”,

            至宋代,“张资中(即张方)始大兴水利,

            洪雅、夹江之间,食报宏矣。”

                 北宋雍熙元年(984),夹江县分别
            在城西北 17 千米青衣江官家滩的左、右

            岸引水,开凿了新兴堰和牛头堰。新兴

            堰,后世又称永丰堰、红花堰、锣沱堰、

            江公堰等。牛头堰,主要灌溉今乐山杨湾、
                                                             宋代始建的新兴堰堰首
            苏稽两地。此两堰渠经历代维修,持续

            发挥着灌溉农田的作用。


            26                                                                                                                                                                 27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