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乐山简史
P. 57
·第一篇 古代乐山·
岷江水道 岷江、长江一线是当时最繁荣的水运交通路线。乐山是
岷江航道上最大的客货转运口岸。乐山以上岷江段和青衣江径流不大,
只能通百吨以下的小船。而岷江、青衣江与大渡河汇流后,可通百吨以
上大船。所以古代岷江航运,大多是用小船从成都出发,到嘉州再换大
船南行,否则经受不了长江的风浪。陆游《春晚书怀》诗注中说道:“入
吴者皆自(成都)小东郭登舟。”
金灭北宋以后,在南宋统治的一百多年里,四川一直处于抗金、(蒙)
元的前线,同时又是南宋小朝廷的主要财赋聚源地之一,川江运输更加
繁忙。南宋前期曾运眉、嘉、叙、泸四州粮米,转内水道嘉陵江(当时
称沱江、岷江为外水道),送达川北抗金前线。由于嘉定在水路上的重
要地位,南宋开禧元年(1205)升嘉定府为嘉庆军,并在城东岷江东岸
设立嘉庆关要塞。
阳山江道 唐朝太和年间,为了加强抚边军事物资和粮饷的转运,
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自嘉州沿大渡河古道开辟运输线。大渡河在唐代
称为阳山江,故此道称为阳山江道。阳山江道分水陆两路,水路溯大渡
河而行,终点在汉源。陆路由嘉州城经峨眉县西铜山寨、中镇寨,越大
渡河至峨边、甘洛阿兹觉,终于海棠。
集市商贸 便利的交通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嘉州商业发展。
隋开皇三年(583),官府放开食盐买卖,民间多处设店销售。唐代,重
要通道的乡镇集市已形成习惯场期,嘉州的苏稽戍(今苏稽镇)每逢三、
七日赶场,南林镇(今沙湾)二、四、七、十日赶场。重要农副产品已
有定期“官市”。据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毗邻州县的农村场镇
数目,嘉州 18,眉州 12,荣州 14,戎州 2,泸州 5,其中嘉州居多。一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