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乐山简史
P. 54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三、制盐与铜铁业
卓筒井 唐宋时期四川井盐发展很快,宋代发明创造了“卓筒井”,
揭开了钻井史上新篇章。嘉州盐井隶属剑南西川节度使。《新唐书》记
载:“邛、眉、嘉有井十三,剑南西川院领之。”宋代祝穆《方舆胜览》
记载,嘉定有盐场,犍为书楼山产白盐。史书有“宋时嘉州十五井,岁
煮盐五千九百余斤”的记载。
最早记载“卓筒井”钻井技术的是文同和苏东坡。曾在陵州任职的
文同记载井研盐业称:“盖自庆历(1041—1048)以来,始因土人凿地
植竹为之‘卓筒井’,以取咸泉,鬻炼盐色。后来其民尽能此法,为者
甚众。”“卓筒井”技术采用高卓直立的巨竹,将中空去节后,作为井
身结构,巨竹首尾相接作为套管,以竹筒加皮质单向阀作为汲卤容器;
不需要人下井作业,采用顿钻冲击式钻井取岩盐,钻井工具称为“圜刃”
凿,井深可数十丈,井径却只有数寸。“卓筒井”钻井技术是西方近代
绳式顿钻法的先河,对后来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嘉州盐井多为卓筒小井,生产规模虽不大,但数量不少。《天工开物·井
盐》记载:“有似此卓筒盐井者颇多,相去尽不远,二、三十里,连溪接谷,
灶居鳞次。”乐山、犍为均有盐场,为明清盐业开采中心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铜铁冶炼 乐山铜铁始于汉,盛于宋。当时峨眉、洪雅、犍为均有铜山。
《通考》记载,宋咸平二年(999),嘉州置采场采铜,谓之铜采。唐宋
时期,嘉州的夹江、平羌、峨眉、犍为等县都产铁。《新唐书·地理志》
中记载峨眉有金矿。
丰远监 宋代四川是一个独立的货币区,所发行的货币,一般在川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