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乐山简史
P. 77
·第一篇 古代乐山·
高田瘠地,秋则大熟,数倍他时”。至正年间(1341—1370),嘉定府
库已有大量积累,其中行用库岁计中统钞 6000 锭,广积仓岁入米麦 2190
余石。
堰长制 明代开始实行堰长制。各渠设堰长 1 人,负责堰渠管理。
堰长由五斗田以上粮户轮流担任,粮户多有不识字的,则委派有知识
的人代理堰长,行使职权,主持堰务。各分支堰渠也有专人管理。遇
重大洪灾,呈报上司解决。各堰管理制度都立碑为记,知照后代执行。
堰长制度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也相沿袭。
明代州城周边新修堰渠主要有:
圣水堰。建于成化年间,位于城西今
临江镇,用竹篓拦河低坝引临江河水,
因灌区内有一寺庙名圣水寺,故名圣
水堰。龙岩堰。位于城西南 5 千米,
堰长约 5 千米,灌溉农田 2000 多亩。
回龙堰。位于城西 13 千米今安谷镇,
引大渡河水,因始建时主灌回龙村,
并流经回龙场,故名。遂山堰。位于
城西 7.5 千米,引大龙潭山溪水入堰,
堰长约 4 千米,灌溉农田约 1300 亩。 明代修建的遂山堰
泊滩堰。从安谷镇顺河场上游大渡河引水,经顺河场、泊滩庙入灌区。
蚕桑 明代蚕桑生产发展为多数县的重点副业,州城周边乡镇和夹
江县一带“墙下树桑、宅内养蚕,以为常业……养蚕家多者二百簟,少
者亦十余簟,每簟可得丝一斤”。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