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乐山简史
P. 82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州城  明嘉定州城在唐、宋基础上建造。建筑工程大体上分为东南

            城和西北城两部分。东南城多次修筑沿江河堤,是乐山历代城建着力最

            多的部分。民国《乐山县志》记载“万历六年六月,暴雨,河水泛溢入

            城,市可行舟。”“夏秋之交,常平城”。历任地方官曾多次组织修城。
            永乐年间,知州段鉴“作排栅以捍江”;成化年间,知州魏瀚筑卫城堤,

            在城南“自璧津楼至西桥止,凿深八九尺,置以木柜,实以石。柜之外,

            复捍以楗,其密如栉,然后于其上,石以为之堤。堤广一丈有奇,高四仞,

            长三百九十八丈。堤上树之柳,其外复为楗以护之,既缜且确。凡木石
            灰铁之用,盖数十万计。其人恒千余。”时人称之“魏公堤”。正德年间,

            胡缵宗“在嘉定修水城,卫民庐舍”,“城立而盗不敢近”。知州胡准

            组织对城堤进行一次大规模重修。明代安磐《嘉定州修城记》对此事有

            详细记载:“八年仲冬望日始事,推地深八尺,万杵齐下,砌石厚凡八尺,
            以附于上;编柏为栅,以附于石栅之外,仍卫以土石。自栅而上,东城

            高凡十有四尺,南城高凡十有六尺,厚则以渐而杀。上置女墙,高凡五尺。

            延袤凡六千余尺。凡石必方整,合石必以灰。一石不如意者,虽累数十

            石其上,必易。”
                 西北城基本上是一次性修筑完成。嘉靖三年(1524)十月,知州李

            辅组织人力进行修筑,次年六月竣工。明代程启充《嘉定州修城记》记

            载:“东西相距七百九十三丈,刊木叠石,入地四尺,附山六尺有奇。

            石取诸他山务坚,而才计以方厚,期久而完,绳墨而追琢之,必精而工。

            合之灰以杜其漏隙,筑之土以防其分崩,程之式以一其规度。”“天下
            郡县固未有若此城。”

                 明万历《嘉定州志》记载,东有定波门、觐阳门、三江门,南有崇明门、


            56                                                                                                                                                                 57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