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乐山简史
P. 78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二、手工业
盐业 元初由于战争困扰,四川盐井废坏,以致“四川军民多食解盐”。
解盐,即池盐,当时运销四川的解盐主要出产于山西。至元二年(1265),
设立兴元四川盐运司,修理盐井后,则“禁解盐不许过界”。《元史·地
理志》记载,四川行省境内只有盐场 12 处,井 95 眼,零星分布在成都、
夔府、重庆、叙南、嘉定、顺庆、广元、潼川、绍庆等路所管州县之山
岭之间,没有形成规模。
《明实录》永乐六年(1408)正月记载:“初,四川叙州府南溪县民言:
嘉定州犍为县有四盐井可以开煎,命户部遣人往验之,至是还奏如所言。
盖岁通得盐一万九千八百斤。”上述 4 盐井即镇江坝、九井凹、五通桥、
油华溪(牛华溪,今牛华镇)4 地,其中镇江坝、九井凹产盐最多。明
代嘉定州城设有盐政署,所临街道称为盐道街。在产盐区设有盐大使专
理盐务,盐大使署驻红岩山下。井研县王村永通盐场设有盐课司。成品
盐有多样品种,成饼的称为巴盐,成颗的称为鱼子盐,散在地的称为散盐,
雪白的称为白花盐,用瓢舀成饼而最洁净的称瓢盐。城里盐市店铺云集,
形成了一条盐市街。
牛华溪盐场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