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乐山简史
P. 101

·第一篇  古代乐山·























                                         清前期嘉定府城图

                 嘉庆年间,丽正门、萧公嘴被冲坏数十丈。嘉庆十六年(1811),

            知府龚云舫组织实施加固维修,城堤由2矶增加至13矶,城堤宽度增至1.8

            丈,提高了城堤的防洪能力。知府宋鸣琦《壬申嘉定修城记》记载,“水
            自城下过,为矶所竭,势不得逞,则趋江心而去。每矶皆然,水势大驯。”

                 县城建设  峨眉县。雍正九年(1731),峨眉知县文曙重建县城东

            南西北四门及小南门,城墙内外俱石,高阔照旧门立楼栅门外,迎恩、

            化龙、通泰三石桥俱修治坚固,规模较壮。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

            县刘璐重修,城门皆更名,东为东阳,南为南薰,西为挹爽,北为拱辰,
            东南为育贤,西北为迎波。城外马道约丈余,城内街市照旧。道光至宣

            统年间,因城垣部分坍塌和预防匪患,又多次补修、增修。

                 犍为县。明末,犍为县城楼被烧毁,康熙年间修补,仍未恢复至旧貌。

            后经 10 余次修复,逐渐完好如初。
                 井研县。顺治初年,井研县旧城毁圯。康熙五年(1666),知县王

            配京重修,各城门更名为东晞澣,南方中,西纳景,北枢星。后经多次

            增修,恢复旧城规模。城内有 12 条街、8 条巷。城周内外各 5 丈为马纛界。


                                                                                 7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