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乐山简史
P. 127
·第二篇 近代乐山·
1940 年,升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 30 集团军总司令和湘鄂赣边区
总司令。1943 年 11 月 18 日至 12 月 8 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
员长冯玉祥到乐山募集资金,乐山各界民众响应号召,慷慨出钱。据有关
资料显示,乐山城捐资 304 万元,犍乐盐场 290 万元,夹江县 33 万元,共
计 627 万元(法币)。
为纪念和缅怀抗日阵
亡将士,1938 年 5 月,犍
为建立抗日战争阵亡将士
纪念碑;1944 年 8 月,犍
为建立忠烈祠,悼念祭祀
阵亡将士。2015 年 6 月,
犍为县重建抗日战争阵亡
犍为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将士纪念碑。
安置难民 抗日战争时期,乐山和四川其他地区一样,承担接纳安
置内迁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高等学校、社会文化团体以及难民的重
任,成为抗日战争大后方的中心之一。1937 年后,随着大量学校和机关
相继迁入和难民的涌入,乐山人口迅速增加,据记载,1944 年,乐山地
区人口 40 余万,加上迁入者,实有 50 万人以上。1938 年 3 月,中国战
时儿童保育会正式成立,随后在各战区和大后方相继成立 20 多个战时儿
童保育会分会,设立收养难童的保育院。四川儿童保育院乐山分院先后
收容多批难童,并按计划分送至各地。1938 年 10 月 6 日成都《时事新刊》
报道:“乐山难童保育院收容难童约百余……至十月一日又有难童五百
余名由重庆抵乐山。内中多河南安徽籍,小者五六岁,大者十四五岁,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