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乐山简史
P. 131
·第二篇 近代乐山·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上海美亚绸厂 1941 年,迁到五通桥桥沟设置分厂,并在乐山城牛
咡桥建炼染厂。绸厂有电动织绸机 100 多台、职工 200 余人,主要生产
福西绉、锦化绉、龙凤大花被面等 30 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畅销南洋、
英国等市场。1945 年迁往南充,1954 年由美亚丝绸厂、西南蚕业公司、
重庆华源丝绸厂及南充丝织厂合并为四川省南充绸厂。
另外,迁至五通桥的还有中国铅字印模制造厂,厂址在三块碑(今
竹根镇),有技工几十人。1929 年,为抵制日本酱油在中国倾销,范旭
东在南京创办全华酱油公司,产品成为畅销南北的名牌产品,远销南洋
群岛。1937 年,南京被日寇占领,全华公司内迁乐山城区。内迁工厂企
业使乐山经济发生显著变化,大大促进乐山工业近代化。
四、高校和科研机构内迁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救亡图存,保存国家科技、文化实力,许多高
等学校、科研机构内迁西南地区。其中迁入乐山的有武汉大学、江苏省
立蚕丝专科学校、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等,省内高校四川大学南迁峨眉。
武汉大学 1938 年 4 月,
武汉大学内迁乐山。初迁乐山
时,有学员 600 余人,1943 年
师生达 3000 余人。全校共分 4
个学院 15 个系。初有教授 104
人,迁返武汉前夕达 198 人。
学校校本部、文学院、法学院、 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