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乐山简史
P. 128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生疮者甚多。此批难童处置办法,将以二百名留县城内,一百名送五通桥,

            其余二百名送成都。”

                 修建乐西公路  为打通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最直接的通道,接受

            海外援华物资,同时作为退守西昌的生命通道,1939 年 1 月,国民政府
            决定修建乐西公路。同年 8 月,在乐山成立乐西公路工程处,隶属交通

            部公路管理处,委派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为工程处处长,兼

            任施工总队长,一边勘察一边施工。西昌段于 8 月 15 开工,乐山段于

            10 月 5 日开工。
                 1940 年 1 月,乐西公路中段还在复测时,蒋介石下达赶工手谕:“乐

            西公路务于本年 12 月完成,否则照军事违命误期论罪。”仅过两个多月,

            蒋介石再次下达赶工手谕:“乐西公路务于本年 6 月底以前完成。其筑

            路进度须于每星期详报一次,所筑各路之工作,应以此路为中心,其他
            公路不妨暂缓。”

                 乐西公路是当时国内最艰巨的公路工程,全线海拔高差达 2400 米,

            公路桥涵 1300 座。建设期间,从四川乐山、夹江、峨眉、犍为等 19 县

            和西康汉源、荥经、雅安等 17 县,共征调川康地区彝汉群众 24 万人。
            由于缺粮、劳累、疾病、冻伤等原因,伤亡人数多达 2 万人,死亡 4000

            余人,平均每千米死亡 8 人,被称为“血肉筑成”。

                 1941年2月,乐西公路建成通车。乐西公路起自乐山县,经峨眉、龙池、

            新场、金口河,越蓑衣岭,至岩窝沟,入西康省,行抵汉源,沿大渡河
            至石棉,南行经冕宁、泸沽等,止于西昌,全程 525 千米。赵祖康亲笔

            题写“褴褛开疆”纪念碑并撰文:“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 2800

            余米,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


            102                                                                                                                                                               103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