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乐山简史
P. 129
·第二篇 近代乐山·
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
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
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
赴,其月之间,开凿工竣,
蚕虫鸟道,顿成康庄。
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
乐西公路建设辗压路面实况
其湮没,爰为题词勒石,
以资纪念。”
2020 年,乐西抗日战争公路纪念馆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建成
开放。
三、工业企业内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沿江的城市相继沦陷,部分工厂、企业、
设备和技术人员,从沦陷前紧急内迁,历时 3 年多。1938 年,国民政府
财政部的盐务总局由重庆迁至五通桥,主要办公地点设在中山堂内。此
间,五通桥实际上成为全国盐务的中心,向全国盐务机构发号施令。该
局 1941 年迁回重庆。
据经济部工矿调整处统计,到 1940 年 6 月,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
营厂矿,共为 245 家,物资达 9 万余吨。工厂内迁后,在四川形成 5 个
工业区。其中,在沱江及岷江流域的泸县、内江、五通桥、乐山、自流
井等地建立发电、酒精、制盐、制酸、制碱、造纸、炼油、炼焦等工业。
内迁到乐山地区的工厂先后近 20 家。其中分布在城区、犍为、五通桥的
主要有空军保险伞厂、嘉阳煤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上海美亚绸厂等。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