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乐山简史
P. 165

·第二篇  近代乐山·




            1910年更名为模范初等小学,借峨神庙开办高等小学,次年迁三台山新址。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井研留日学生税钟麟归乡,与其父在今纯

            复镇杏林村创办预备中学,招生 70 人。两年后,税钟麟和其中 67 名学

            生均参加了同盟会,学校遂停办。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乐山县创办乐山县高等小学堂,设在外城

            草堂寺,俗称草堂寺小学,开设国文、经学、历史、地理、数学、生物、

            修身、图画、音乐、体操等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夹江县设高等小学堂,各乡设初等小学堂。
                 马边也开办有高等小学 1 所,初等小学 19 所,“化夷”小学 1 所。

                 此外,还有天主教会创办的公信小学、基督教会创办的进德小学、

            加拿大基督教英美会创办的华英女子学校和华英小学堂。

                 1943 年,境内小学发展到 1939 所,学生 19.29 万人。抗日战争胜利后,
            随着人口数量减少,小学堂数量大幅回落,1949 年,小学生人数锐减为

            11.5 万人。城区小学保留 11 所,其中,公立学校有中城镇中心国民学校、

            外城镇中心国民学校、省立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私立学校主要有龙

            泓寺东山小学、西门外瞻峨小学等。
                 中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1907),成立乐山第一所中学堂——嘉定

            府官立中学堂,校址设在原道门口的考棚内。招收嘉属 7 县学生,学校

            经费也由各县承担,每年约3万余两。民国时期,乐山城先后开办6所中学,

            即三育中学、县立初级中学、县立女子初级中学、乐嘉中学、凌云中学、
            德声中学。三育中学和德声中学属教会所办。1926 年创办乐山县立初级

            中学,校址在土桥街桂华寺,1939 年迁往关庙乡毛锅厂,抗日战争胜利

            后回迁城内月咡塘。1939 年创办凌云中学,是私立中学校。1946 年,成


                                                                                13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