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乐山简史
P. 171

·第二篇  近代乐山·




            苏稽设堂传道。1949 年,乐山地区境内基督教各派共有教堂 37 座,教徒

            约 2000 人,办中学两所、小学四所、幼儿园两所、医院两所。

                 伊斯兰教  同治年间,回族先后迁入峨眉定居。光绪年间,回族马

            腾芳、马跃龙率兵驻扎乐山城区、夹江木城和今沐川县茨竹坪等地。光

            绪七年(1881),马跃龙在乐山城外板厂街建成清真寺。1911 年,甘肃
            人哈锐任乐山知县时重建。民国初年,乐山城板厂街清真寺毁于火灾。

            1940年重建板厂街清真寺。民国时期,乐山县土主苏坝桥、夹江县木城镇、

            犍为罗城建有清真寺,供教民举行宗教活动。






                           第三节  新兴文化与社会事务





                 一、新兴文化


                 川剧与新剧社  乐山群众文化活动历史久远,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

            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民国时期,处处有川剧坐唱,年年有台会,还有春
            节灯会、五月炎帝会、灯舞及龙舟赛、劳动号子、薅秧歌、评书金钱板等。

                 1941 年 9 月,朱世慧出资建成东大街嘉乐大戏院,可容观众 1000

            多人,是城内第一家大型专业剧场,俗称乐山川剧院;1942 年改称新

            生嘉乐戏院;1945 年又改称嘉乐胜利大戏院;1947 年再改称义记嘉乐
            剧院。

                 川剧。乐山城里的川戏班子主要是新又新科社。1932 年,由国民党

            第 17 师师长刘树成组建。曾经活跃的剧社还有共和堂、雅南班、友联川


                                                                                14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