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乐山简史
P. 176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乐山有一种俗称为“痹病”的地方病,患者四肢软弱无力,不能行动,
短期自愈,有经药物治愈,且愈后良好,少数严重患者可在数天内死亡,
死亡率 5%。因此病多发生在乐山,故名“嘉定痹病”。1942 年,省卫生
实验处派人到乐山调查,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协助下,查出此病是食
盐中的氯化钡中毒。后采取中西医治疗,生病率、死亡率大大降低。
第四节 近代名士
吴嘉谟(?—1931),字蜀尤,井研县城厢镇人。光绪举人,曾先
后在井研来凤书院、犍为通才书院讲学。光绪十六年(1890)起与龚煦
春合作主纂《光绪井研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授度支部
主事,曾任四川高等学堂历史讲座,复受聘任总办全省学务调查所,并
参与筹建川鄂铁路。光绪三十一年(1905),充任关外学务总办,光绪
三十四年(1908),将学务局迁往巴塘,复设印刷局,编辑出版《西陲
三字韵语》等白话课本。设立白话小学堂,教以汉语官话及汉语浅近文字,
促进民族团结。随后又设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以资升级,在炉城(康
定)设立师范传习所解决师资来源,办学之风甚盛。后又在雅江县设立
蚕桑学校,邓柯县设立游牧改良所,培养藏族地区技术人才。民国成立后,
任炉边宣慰使,后当选为国会议员,任四川巡按使署秘书长。
廖平(1852—1932),字旭陔、季平,号四益(四译)、六译,井
研盐井湾(今研经镇)人。著名经学家。同治十三年(1874),院试第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