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乐山简史
P. 175

·第二篇  近代乐山·




                 抗日战争前后,乐山相继成立空袭救护队和边区医疗队,以及烟民

            调检所。继后建立了省立乐山医院、中心卫生院、县卫生院等公立医疗

            机构。1941 年 5 月,成立公立医疗机构——空袭救护队,队址初在较场

            坝四圣宫,同年秋迁到城内正觉寺。空袭救护队的药品和器械由四川省
            卫生实验处调拨。1942 年 5 月,空袭医疗队改为中心县卫生院第一分院,

            转驻福禄。1942 年,成立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中心卫生院,设病床 20

            张。1945 年,改组为乐山省立医院,租紫云街 31 号为门诊部,住院部

            设在皇华台。1946 年,门诊部和住院部迁入府堂,设有内科、外科、妇
            产科、小儿科、五官科,还承担城区预防保健和体检。1946 年,设立乐

            山县卫生院,院长由省立乐山医院院长兼任,院址设在省立乐山医院内,

            下设福禄、苏稽两个分院和牛华溪云华卫生所。

                 犍为、夹江、峨眉为乙级县卫生院,人员 12 人;井研、马边为丁级
            县卫生院,人员 8 人。至 1948 年,辖区内共有医疗机构 17 个,病床 160

            张,卫生技术人员 120 人。据 1916 年《四川省内务厅统计报告书》记载,

            乐山各县中医从业人员中挂牌行医 1350 人,不挂牌行医 1451 人。

                 疾病防疫  据统计,光绪十七年(1891)至 1949 年,乐山发生较大
            疫情有 38 次。其中:1916 年,峨眉县发生天花感染 699 人,死亡 225 人。

            1931 年,犍为天花大流行。1935 年,乐山县天花流行。抗日战争期间,

            乐山出现 3 次霍乱大流行,1945 年最严重。据乐山《诚报》报道,1945

            年7—8月,乐山城区发生霍乱,其中较场坝为多,因病死亡者“日必数起”,
            沿街随处可见抬棺材的人。同时,牛华盐场霍乱猖獗,“因患症死亡者,

            日无间断”,城内人人自危。乐山县中心卫生院派出专业人员会同警察局,

            在较场坝、板厂街、府河街等疫情较集中的街区,挨户注射药物。


                                                                                14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