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乐山简史
P. 197

·第三篇  当代乐山·




            城区青果山至今。


                 四、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  各县人民政权建立后,将民国时期设立的民众教育馆改
            造为国办文化馆。“一五”期间,各区、镇基层政府相继建立国办文化

            站和农村文化站,普及率达 96%。各文化馆、站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

            作,开展时事政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辅导业余宣传队和

            业余剧团开展演出宣传活动,管理民间艺人,组织基层大型群众文化活

            动。同时,在农村基层建立图书室、图书流动站和读者小组,举办科技、
            卫生、农技讲座等。1950 年,专署成立 2 个电影放映队,赴各县巡回放

            映。1952 年 8 月,区内第一个地方国营电影院——乐山人民电影院开业。

            1953 年 10 月,成立专署电影中队部。第一批农村电影放映队由专区直

            属一至五队组成。1956 年,各县开始建立县级国办电影放映队,农村电

            影放映队发展到 15 个。与此同时,专、县接收、改造 6 个演出团体,建
            立乐山专区川剧团、京剧团、话剧团,乐山县曲艺团、杂技团,五通桥、

            犍为等 6 县(市)川剧团,以及犍为县木偶剧团等。其中,1951 年在新

            又新川剧社基础上成立的乐山专区川剧团,享誉省内外,1954 年,主演

            刘云深到中南海等处演出《临江宴》(饰关羽)、《御河桥》(饰柯太傅)。

            1957 年,全区共有专业演出团体 12 个,演职员 800 余人。“一五”期间,
            各县将民营书店全部转入公私合营百货业,基本的图书划归国营新华书

            店统一经营。1957 年,全区供销社成立图书门市部 67 个,当年共发行图

            书 215.2 万册。

                 文物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宗教场所和山林收归国家所有。除峨眉


                                                                                17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