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乐山简史
P. 103
·第一篇 古代乐山·
踏水。煤矿蕴藏丰富,煤窑遍布,主要供蔡金、新场烧盐用。
沫溪。大多数人以挖煤、挑运煤为生。
商贸场镇 以竹根滩、西溶、金山、金粟、新场、太平等场镇为代表。
竹根滩。系岷江、涌斯江、茫溪河三江汇合冲积而成的平坝滩地,
有盐码头、三元宫码头、牛喜壕码头,王爷庙是有名的米、油集市。镇
口四望溪是当时“犍为八景”之一。明代设盐务巡检司,清代为督捕盐
务通判治所。
西溶。位于岷江西岸的河滩坝,又称西坝场。地势平坦,紧靠岷江,
来往船只多到此停靠,煤炭集散于此,形成了繁荣的场镇。当地曾盛产
陶器,同治《嘉定府志·犍为山川记》记载,“西溶三山,县西北五十里。
曰底,曰中,曰巅,土细而白,居民作陶,咸取足焉。”
金山。位于牛华、五通桥、王村三大盐区的中心地带,是盐民贸易
消费集镇。当地有“塞不满的金山,搬不完的敖家”的谚语。
金粟。附近的煤盐在此运往外地,成为煤盐、农副产品及粮食的集
散市场。
新场。旧名青泉铺,乾隆三十四年(1769)设。民国《乐山县志》记载:
“新场子,界居犍乐,清初设,周围盐井甚多。”
太平。民国《乐山县志》记载,太平镇地濒铜河,原名沫东场,即
今沫东坝。乾隆丙午时,被大水冲毁后,乃迁于太平寺附近,更名太平镇。
“商业煤、盐为大宗,煤运成都、牛华溪,盐运金口河、富林及铜河上游,
舟舶往来不绝。”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食盐煤炭交易中心。
农贸场镇 以苏稽、罗汉、沙湾、通江、悦来、关庙、板桥、杨湾、
罗城等场镇为代表。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