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乐山简史
P. 108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奎阁。嘉庆、道光、宣统年间,县令程尚濂、杨柄锃、宝震等先后进行
改建、修葺。
犍为文庙建筑典雅,三重檐式的牌楼建筑全国唯一,规模宏大,占
地 21 亩。建筑群由 10 部分组成:照壁,圣域贤关两门,灵星门,泮池,
东西庑,大成门,九台,大成殿,圣启宫,奎星阁。
夹江文庙 始建于隋开皇中,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中重建,嘉靖中
知县陈松,万历间杨可贤先后增修,明末毁。清康熙十一年(1772),
知县乔振翼重建。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刘知周重修。夹江文庙
有正殿三间,东西庑各四间,戟门、棂星门、泮池各一,东西坊各一,
泮池外有“万仞宫墙”坊。民国时期内设小学,泮池填作操场。1950 年后,
几经改建,除大成殿和右厢房外,其它建筑均被拆除。1985 年,县政府
将大成殿迁至千佛岩大观山上,今改为东风堰水文化陈列馆。
三、宗教
佛教 峨眉山佛教在明末清初受到极大冲击,佛寺遭到较大程度上
的破坏。据《四川省志·峨眉山志》记载,仅在 1644 年,伏虎寺、大峨
楼、西坡寺、灵岩寺、仙峰寺、华严寺、中峰寺等 7 座寺院,先后毁于
兵燹。顺治年间,峨眉山僧开始自救,先后开建天庆庵、会佛寺、接引殿、
净土禅院、方广院、凉风桥、凉风庵。迁建会宗堂(康熙赐题报国寺),
重修伏虎寺,广植“布金林”。康熙至嘉庆时期,大规模重建卧云庵、
大峨楼、光相寺、洪椿坪、华藏、清音、仙峰寺、黑水寺,扩建修葺伏
虎寺、光相寺、万年寺,新建洗象池、华严顶、观音寺,等等。经过历
年建设,峨眉山佛教得到恢复和发展,重现繁盛景象。雍正九年(173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