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乐山简史
P. 64

·乐山简史· LESHAN JIANSHI



            中,峨眉山被列为第七小洞天,称:“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

            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真人唐览治之。”唐开元十四年(726),峨眉

            道长王仙卿到东都洛阳参加唐玄宗召集的全国道教大德相聚的“神仙之

            会”。传说隋末唐初药王孙思邈两度到峨眉山,第一次是到山中采药,
            并与山中道士论道,第二次是到牛心寺后的丹砂洞冶炼“太一神精丹”。

            吕洞宾先后在二峨山紫芝洞、大峨山千人洞隐修,并有“大峨石”题刻

            留世。唐代峨眉山道人数量很多,据嘉庆《峨眉县志》记载,唐末有道

            士在峨山授道台附近修筑静室 300 余间,招徕道童百余人。唐诗多有酬
            赠峨眉道士之作,如韦庄《赠峨眉山弹琴李处士》、陆龟蒙《高道士》等。

            宋代多有峨眉道教胜景纪游诗,如苏轼《题孙思邈真人洞》、范成大《孙

            真人庵》等。

                 佛教  嘉州城的佛教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乌尤山
            和东岩山一带,佛寺以凌云寺、乌尤寺为主。唐宋时期,凌云山、乌尤

            山一带成为官宦雅士游访之地。南宋邵伯温之子邵博游访至此,写下《清

            音亭记》赞誉嘉州风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

            曰凌云寺,寺南山又其最胜也。”
                 凌云寺。坐落在凌云山上。凌云山又叫九顶山,山有九峰,即凤集、

            栖鸾、望云、就日、拥翠、丹霞、兑悦、祝融、灵宝,凌云九峰“峰各有寺”。

            玄宗开元年间,在栖鸾峰创建凌云寺。晚唐“会昌法难”奉诏毁佛,嘉

            州按例仅保留凌云寺一寺。北宋明道元年(1032)凌云山重建灵宝塔。

            南宋凌云寺改名报恩寺。绍兴年间(1131—1162),慧能下第 15 世清素
            禅师住持。

                 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上。乌尤山本名青衣中峰,后来被人叫作乌


            38                                                                                                                                                                 39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