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乐山简史
P. 61
·第一篇 古代乐山·
宋代范成大《别后寄题汉嘉月榭》诗曰:“隐吏诗情卜筑幽,同年惜别
观淹留。试倾万景湖亭酒,来看半轮江月秋。”城东明月湖在凌云山后
的大石桥至真武沱之间的石堂溪,《太平寰宇记》记载,石堂溪水,在
县东 0.5 千米,源出溪泉,流入明月湖亭,退入流花桥,会大江。
海棠山。《太平寰宇记》云:“有石碑山,山上遍植海棠,为郡守
宴赏之地,一名海棠山。”嘉州海棠久负盛名,唐宋文士誉为“名花”“国
艳”。唐代《酉阳杂俎》记载:“嘉州海棠色香并胜。”明代《阅馀耕录》
记载:“嘉州海棠有香,独异他处。”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记载:
“海棠有色无香,惟蜀之嘉州者有香。”宋、明时期,乐山有“海棠香国”
之称。
白崖三洞。城北竹公溪畔的白崖山,宋代已开辟为风景胜地,有朝
霞洞、白云洞、清风洞,合称白崖三洞。
县城 清嘉庆《峨眉县志·城
池》记载,唐乾元年间(758—
759)峨眉县治迁至峨眉观东,
初为土城,周 8 里,高 1 丈,城
外濠沟环绕。民国《夹江县志·城
池》记载,隋开皇十三年(593),
分平羌、龙游始置夹江,县治在
白岩山崖墓
今县西北 4 千米泾上,其城垣莫
考。唐武德元年(618)始移今址。唐至明初,县城为土城,上覆以瓦。
35